close

  □ 本報評論員關鍵字廣告 肖暢
  今年辦公室出租的元宵節和情人節在同一天,新老節日相撞,這是時間的巧合,但帶來獨特的文化意味。這一天的節日氣氛混雜而熱鬧,花燈的絢爛與情人節促銷彼此爭勝,巧克力和湯圓打起了擂臺,有人在糾結回家還是逛街,陪父母還是陪戀人。
  元宵節是傳統節日,情人節是舶來節日,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內涵。隨著舶來甚至“臆造”的節日越來越多,新老節日的碰撞變得明顯,尤其是兩化療副作用種節日出現在同一天,可謂兩種生活方式的“短兵相接”。雖然是巧合,但以節日洞悉社會心理,這一天具有象徵意味。
  社會對新老節日的討論,其實一直很熱烈。傳統節日該怎麼過,如何守住其節日內涵,文化形式應是什麼,不少人都在參與這些問題。如何對待舶來節日的西方烙印,是中谷餐飲設備抵制還是接受,是看作商業噱頭、娛樂精神還是正兒八經地過洋節、開洋葷,很多人也都有自己的看法。而新老節日的背後,傳統與現代,或者本土與西方,甚至文化與商業、娛樂,它們之間形成了融合,還是存在著內在張力?這又成為新老節日碰撞時的新現象、新問題。
  我們正身處一個特殊的時代,國家出現尊崇乃至全面恢復傳統的努力,全面現代化的進程固態硬碟也讓我們繼續向前、向外敞開。新事物不斷出現,有的從國外舶來,有的為年輕一代的創造;傳統的價值被開掘,甚至傳統本身變成一種文化資源,重新確立民族、國家的自我與自信。與此同時,我們面對傳統與舶來物、新事物的感情變得複雜化。即如春節不放鞭,有人稱這是現代的過法,也有人慨嘆“年味”遠去;聖誕節熱鬧異常,但僅止於消費,有說洋節本土化,有說過度商業化。
  當然,文化多元,價值多樣,而生活各有各的過法,元宵節碰到情人節這一天,就著元宵吃巧克力,父母戀人一起過,未嘗不可。但從社會心理來看,面對新老節日,游走傳統與現代之間,總有更多的人的內心會找尋“意義感”。春節在淡化,中秋難得團圓,端午未必一定要吃粽子,這可能是現實情勢,但並非人們所願,傳統節日內涵一直被人們努力確立。舶來的節日越來越多,甚至新的節日形式被創造,即如“光棍節”,年輕一代以節日為載體,投入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,新興節日的內涵背後有著新觀念、新想法發生。節日該怎麼過,慢慢變成當今中國人的文化選擇題。
  元宵節與情人節相遇,這一天很熱鬧,也很奇怪,或者說是微妙。假如有道選擇題,這一天該怎麼過,選擇元宵節或是情人節,可能會看到一種文化分殊,或者更多人選擇兩種節日都過,熱鬧就好,倒也可以看到一種文化合流。  (原標題:節日文化可以新老合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b60pbqpl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